看“包包”,就要找超声!

周末在家陪儿子,听到一首《毛毛歌》:“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毛毛,我来给你唱毛毛…”儿子笑得不得了,一边挠着腿上的蚊子包,一边脑洞大开地对我说:“妈妈,你说一到了夏天,是不是就变成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包包”了?”

嗯,作为一名超声医生,我突然想到这正是给儿子进行医学科普的好机会。

我先对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儿子,蚊虫叮咬、皮肤过敏或者上火脸上长痘痘,这些“包包”长在皮肤表面,很容易发现,也不难判断。可是,如果“包包”是长在皮肤下面呢,我们要怎么看见它呢?”儿子眼睛一亮,给出了漂亮的答案:“肯定是去医院找妈妈做超声啊!外婆和爸爸的“包包”不就是做超声看到的吗?”

Good!家庭氛围熏陶的很好,我在心里暗暗地骄傲了一把。“超声是检查人体浅表包块最常用的诊断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包块的性质和原因。我们在检查中会使用高频超声探头,产生的高频声波通过计算机转换成身体内部的结构图像,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浅表包块的位置、大小、形状和周围结构的关系啦。妈妈来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包包”吧。” 

1、胳膊上的“包包”

还记得外婆胳膊上的“包包”吗?摸起来软软的,也不痛。妈'妈给她做了超声,发现“包包”是位于皮肤下面的脂肪里的,像一个很均匀的小面团,形态很规则,边界也很清晰,内部也没有发现血流信号,是典型的脂肪瘤的超声表现。脂肪瘤属于人体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结节,是由人体正常脂肪组:织聚集而成的,常分布于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以四肢和躯干最多见。看上去,皮肤表面没有什么异常,摸起来也是柔软无痛的,因为长的不大,又没有任何症状,我们就没有处理它,这么多年了,一直也没什么变化

3、脖子上的“包包”

还有一种“包”是人体的淋巴结,最常见的地方就是脖子啊、腋窝啊这些地方。妈妈当初拔牙后,下巴这里的淋巴结发炎肿大,就能摸到一个“包包”,虽然摸起来是不固定的,但是一碰就很痛。

在超声检查下,淋巴结就是一个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长得像蚕豆,它有着特有的淋巴门结构,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到它内部像树枝样的血管结构。如果是炎性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会长大,变得饱满起来,血流也会变得丰富,抗炎治疗后是可以恢复的。

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结就会变得不规则,回声不均匀,特有的淋巴门结构会破坏消失,内部的血流分布变得杂乱。这个时候就要进一步寻找病因了,例如肿瘤病变转移到淋巴结、淋巴结结核等等,医生要根据病情综合分析,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4、其他部位的“包包”

另外我们人体还有很多“包包”,例如:手脚上的腱鞘囊肿、腹股沟处的疝气等等,这些比较浅表的病变都可以通过超声来进行诊断和鉴别的。

2、额头上的“包包”

前几年爸爸的额头也长了个“包包”,黄豆粒那么大,摸起来还有点弹性,但是因为向皮肤外面突起的,爸爸说像“小龙人”要长犄角一样,于是要去医院割掉。手术之前也做了超声检查,那个小“包包”在超声探头下看的清清楚楚的,它只有7mm大,位于皮下软组织浅层,长得挺规则,像个黑色的小石头,里面回声比较均匀,边上还能看到有条血管紧邻着。

术后病理证实是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也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它可以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上,最常见于面部、颈部和躯干。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通常没有痛感,因此很少需要治疗。如果囊肿造成了外观上的困扰,或者出现疼痛、破裂或感染等情况,就可以让医生切掉它。不过,切掉的“包包”往往会变成一条疤! 还好爸爸的疤痕慢慢地隐藏于岁月的纹理(抬头纹)之中了。

3、舌头上的“包包”

你知道吗?舌头上面也会长“包包”呢!” “啊”  ?  你们的检查探头那么大,怎么放进巴里面啊?

“嘿嘿,我们有神器啊---口腔内探头! 小巧玲珑,刚好可以放进嘴巴里。有一个阿姨就是舌头上长了一个“包包” 表面还有点青紫色,偶尔有麻木和疼痛的感觉,包包长了有6年多了,最近阿姨感觉它长大了,于是来医院看看。通过做超声检查,我们看到“包包”在舌头内,就像一粒豆子,通过超声微血管血流显像,可以看到内部的血流比较丰富,“包包”形态比较规则,边界也是清晰的……”

“所以它又是良性的,对不对?”儿子打断我说到。 “真聪明,这个阿姨做了手术,术后病理是血管瘤,属于血管畸形,也是良性的。”

   儿子听完感慨道:“太不可思议了,人体原来可以长这么多包包,超声检查可真厉害,以后要看包包,就要找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