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骤降、天气转凉、湿冷天气增多,进入秋冬季节,门诊中因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就诊的老年人明显增多。膝关节作为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随着年龄增长,软骨磨损、韧带松弛等退行性改变会逐渐加重,而秋冬的不良刺激更会诱发或加剧不适。那么,秋冬季老年人该如何保护膝关节呢?
一、做好“保暖防护”,避免寒湿侵袭
膝关节周围血管较少,对温度变化敏感,受凉会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加重炎症和疼痛。
• 外出时优先选择加绒护膝(建议选棉质或透气面料,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覆盖膝盖及周围5-10厘米区域;骑电动车、自行车时,可搭配防风护膝,减少冷风直吹。
• 室内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风口下方,若室温低于20℃,可穿长裤或盖薄毯保护膝关节,不建议光脚踩冰凉地面。
• 若膝关节已出现发凉、酸痛,可每天用40-45℃温水泡脚(水位没过脚踝即可,避免水温过高烫伤),同时用温毛巾热敷膝盖,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二、合理“动与静”,减少关节负担
老年人常陷入“怕疼不敢动”或“多运动能护膝”的误区,其实过度静止会导致肌肉萎缩,加重关节不稳;过度运动则会加速软骨磨损,关键在“适度”。
• 推荐的温和运动:每天可进行2-3次“直腿抬高”(平躺时双腿伸直,缓慢抬高至30°-45°,保持3-5秒后放下,每次10-15组),增强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力量,为膝关节“减压”;也可选择散步(每天30分钟左右,速度以不喘、膝盖不疼为宜)、太极拳等低负重运动,避免爬楼梯、登山、深蹲(膝盖弯曲不超过90°)等动作。
• 避免“伤膝”行为:不提重物、不搬大件物品,减少膝关节承受的额外压力;久坐(超过1小时)后起身时,先缓慢活动脚踝,再用手撑住椅子扶手借力站起,避免突然发力;坐立时选择有扶手、高度适中的椅子,避免弯腰低头或膝盖过度弯曲。
三、调整“饮食与体重”,为关节“减负补能”
体重超标是膝关节退变的重要诱因,而合理饮食能为关节软骨修复提供营养。
• 控制体重:若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超过26,建议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油、高糖、高盐食物)和温和运动缓慢减重,避免快速减重导致肌肉流失,反而影响关节稳定性。
• 补充关键营养:日常可适量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帮助维持骨骼强度;若已确诊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氨基葡萄糖,辅助软骨修复(注意:过敏体质、糖尿病患者需提前咨询医生)。
四、警惕“疼痛信号”,及时就医不拖延
秋冬季节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到骨关节外科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 膝关节疼痛突然加剧,休息后无缓解,或夜间疼到影响睡眠;
• 膝盖出现明显肿胀、发红、发热,或活动时听到“咔嗒咔嗒”的摩擦声、卡顿感;
• 膝关节活动受限,比如无法完全伸直或弯曲,影响走路、上下楼等日常活动。
膝关节保护是一个长期过程,秋冬季节更需细心呵护。希望老年朋友们能通过以上方法,减少膝关节不适,轻松度过秋冬。如果大家还有疑问,也欢迎在国药东风总医院门诊三楼骨关节外科门诊或线上咨询(科室电话:8272481)我们,我们会随时为大家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