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你留对了吗?

血培养(Blood Culture)是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是把静脉穿刺获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或培养管中,识别、鉴定其中病原菌的过程。血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较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在无菌部位微生物的检测中广泛应用。由于血培养在血流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容易受到皮肤表面定植菌的污染,因此,了解血培养是什么,何时采,怎么采,采多少非常重要,本文带你详细了解。

一、血培养采集指征。

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时,可以考虑采集血培养:

1)发热(38)或低温(36)

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1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或减少(4.0×109/L)

3)寒战;休克;皮肤黏膜出血;关节疼痛;

4) 血压降低;心率>90/min;呼吸频率>20/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

5) 昏迷;多器官衰竭;

6) 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G试验)升高等。

摘自WS/T503-2017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

二、血培养采集时机

1)寒战或发热初起时采血;

2)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采血或者在下次使用抗生素之前;

3)可疑急性心内膜炎应立即采集血培养,宜在经验用药前30min内不同部位采集23套血培养;

4)可疑亚急性心内膜炎宜间隔0.51h采集1套,不同部位共采集3套标本。如果24h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3套血培养。

 

image.png

三、血培养采集规范

采集过程:采集前需手卫生,患者皮肤点选择和消毒,培养瓶的消毒,穿刺将标本注入培养瓶内,颠倒混匀标本与肉汤,以避免血液凝集,2小时内常温送检。

1.培养瓶的消毒

a)检查瓶子完好无损,未被污染且在有效期内。

b)去掉培养瓶口的塑料瓶盖。

c) 选好穿刺点后,75%乙醇或70%异丙醇消毒,自然干燥60s秒(避免使用碘伏),待用。

2.皮肤消毒

皮肤消毒一步法:推荐使用0.5%葡萄糖酸洗必泰、70%异丙醇作为皮肤消毒剂;

0.5%葡萄糖酸洗必泰作用时间:30s(不适用于2个月内新生儿);

 70%异丙醇作用时间:自然干燥(适用于2个月内新生儿) 

皮肤消毒三步法:

a)75%乙醇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干30s以上;

b)1-2% 碘酊30秒或1%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直径>3cm

c)75%乙醇消毒 (脱碘),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注意:细菌是干死的,不是淹死的

image.png


四、采集顺序和套数

血培养宜单独采血,与其他检测项目同时采血时,应先接种血培养瓶,以避免污染。由于抽取厌氧瓶时要避免接触空气,因此使用不同采血针时,采血顺序也不同:

a)蝶翼针:应先穿刺需氧瓶,再穿刺厌氧瓶。(避免血液接触蝶翼针软管死腔内空气)

b)注射器:抽好血后应先注射入厌氧瓶,再注射入需氧瓶。

血量是影响到菌血症检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血量越多,检出率越高,报阳时间越短。血培养量每增加1毫升,成年人真性菌血症阳性检出率增加3%。

a)采集套数:双侧双瓶(指从一个部位采血接种一套培养瓶,再从另一部位采血接种另一套培养瓶。一套血培养瓶包括需氧瓶和厌氧瓶各1个。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

b)成人采血量:8-10ml,不少于5ml;儿童采血量:1-3ml(不能超过其总血容量的1%),使用专用血培养瓶。

c)采血量不够时,优先采集需氧瓶。

image.png

五、血培养的转运

1)采血后立即常温送检(2小时内),不要冷冻或勒冷藏,低温可能导致对温度敏感的奈瑟氏菌等死亡。。

2)来不及送检的可常温放置,不可放入35 ℃的温箱,温箱可能导致细菌进入生长对数期,从而错过检测的敏感时期,造成仪器判读的假阴性。

亲,血培养的关键知识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