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移植”系列日记— 菌群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突破

近年来,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作为重建肠道微生态的关键技术,在慢性肠道疾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国药东风总医院胃肠.小儿外科作为区域性FMT技术引领者,在顽固性便秘、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疾病中取得显著疗效,为众多患者带来新希望。

解码肠道菌群:从失衡到重建的科学干预。

人体肠道驻扎着1.5kg微生物群落,其基因总量是人类的150倍。当菌落α多样性指数低于5.0(健康参考值6.0-9.0)时,可能引发多重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传统药物治疗可暂时改善症状,但无法恢复关键生态指标。

“FMT通过将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快速实现肠道微生态重构,相当于为患者重置微生物操作系统”国药东风总医院胃肠小儿外科周培华主任解释道。

二、多维度临床验证:疗效数据与典型病例

1.顽固性便秘治疗突破:打破"治标不治本"困局  

典型案例:杨某(男,52岁),30年便秘史,结肠传输试验阳性,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il),通过FMT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治疗前:排便间隔4-5日/次,伴大便干结、排便费力、里急后重感及腹胀。期间长期口服导泄药辅助排便。

治疗72小时:自主排便1日/次,Bristol分级3-4级。

3月随访:wexner便秘评分由18分降至6分。

IMG_256

2.炎症性肠病管理革新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FMT联合药物可有效缓解腹痛、血便等症状,研究显示6个月临床缓解率较单纯用药组提高30%。

克罗恩病患者黏膜愈合率亦有显著提升。  

典型案例:李先生(男,68岁)溃疡性结肠炎3年,反复发作。经鼻肠管FMT治疗3次。

治疗前:肠镜见弥漫性糜烂;

治疗后:结肠黏膜溃疡面缩小80%,便血症状完全消失。

3.难治性腹泻控制方案

针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患者,FMT可于1-2周内缓解水样便症状,有效率超80%。

典型案例:黄某(男,80岁),伪膜性肠炎(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行FMT两个疗程治疗。

治疗前:10-12次/日水样便;

治疗后:1日/次。

三、技术延伸应用:从肠道道到全身的微生态调节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FMT技术对以下病症同样具有改善作用(2023《中华消化杂志》数据):  

✓肠道菌群-脑轴相关疾病:改善自闭症ABC量表评分17.2%;  

✓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指数(HOMA-IR)下降29.4%;  

✓特应性皮炎 :SCORAD评分降低31.8%。

IMG_258

周培华主任介绍:作为湖北省首批开展肠道菌群移植的单位,本中心已建立完善全流程体系,涵盖供体筛选(通过率<2%)、菌液制备(GMP标准实验室)、疗效评估等。近些年,在顽固性便秘、难治性腹泻、炎性肠病等领域已取得较好疗效,将来也将逐步运用至小儿自闭症、成人精神疾患、特异性皮炎等领域,造福更多罹患肠道疾病或与肠道疾病相关的肠道外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