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降压的7个错误做法
错误做法一自行乱用药
抗高血压药有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每个人用药要因人而异,绝不可搬用别人的经验,用别人的药方服药。
错误做法二估计血压用药
有些患者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血压高了就服用抗 高血压 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定期测量血压,依据血压的变化咨询医生,选择适当的药物及服药方法。
错误做法三不论年龄降压
一些老年人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目标值同年轻人一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多有不同程度的 动脉硬化 ,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个体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会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 低血压 。
错误做法四血压一降就停药
高血压 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后,血压一旦降至正常,就立即自行停药,结果没停多久,血压又升高了,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还会引起心、脑、肾的严重并发症,如 脑出血 。正确的做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不应断然停药。
错误做法五不规范用药
常见的有:①没有按规定的方法用药。 高血压 用药绝大部分采取口服方法,而且规定了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一般不能改变。②服用药物太多。“是药三分毒”,任何药,能治病,也能致病,关键看个体怎么使用。服药剂量不能不足,也不能过量。
错误做法六降压过快、过低
血压很高或多年 高血压 患者,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自己感到不舒服,同时对脑血管和心血管都很不利,甚至会发生血栓等问题。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治疗的过程中,降压必须平稳,不宜过快。
错误做法七单纯依赖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一般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正确的做法:除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上一篇: 老年人何如预防便秘?
下一篇: 睡得少和睡得晚对老年人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