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持续灌流模式下夹层法鼓膜修补术

耳朵里藏着一扇小"窗户"——鼓膜,它仅有0.1毫米薄,却承担着传导声音的重要使命。当这扇"小窗户"出现破洞,传统修补方式往往需要"大动干戈"。但现在,耳鼻咽喉科医生们手握"耳内镜"这一"绣花针",可以在不刮头发、不见刀口的情况下,完成精密的鼓膜"修补工程"。今天,让我们走近这项被誉为"微创中的微创"的耳内镜持续灌流模式下夹层法鼓膜修补术。

一、鼓膜穿孔:小孔洞引发大问题

张先生最近很苦恼,洗澡时耳朵进了点水,竟引发剧烈耳痛,检查发现是鼓膜穿孔引发感染。像他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一次耳光、一次潜水或一次不当掏耳都可能让这层薄如蝉翼的膜破损。鼓膜穿孔后犹如"漏风的窗户",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通常下降20-30分贝)、反复流脓、耳鸣甚至头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需要"拆墙补窗":剃除耳周头发、耳后切开约5cm长切口、磨除部分颅骨才能显露手术区域,患者往往因恐惧而拖延治疗。数据显示,我国约34%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因担心手术创伤而延误治疗,导致听力不可逆损伤。

二、耳内镜技术:小镜子里的"大世界"

"现在的技术就像通过钥匙孔修手表。"国药东风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张宇主任这样比喻。耳内镜直径仅2.7-4mm,比一根筷子还细,却配备高清摄像头和照明系统,能360°观察鼓膜每个角落。持续灌流系统不断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既保证了清晰视野,又起到冷却作用,避免热损伤。

与传统显微镜相比,耳内镜具有三大优势:

隐蔽切口:经自然耳道操作,体表无疤痕

全景视野:可看到显微镜下的"死角"区域

恢复快:术后2-3天即可出院,费用降低约30%

特别对于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这种创伤小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三、夹层法修补:给鼓膜穿"防弹衣"

如果说传统鼓膜修补是"打补丁",那么夹层法就像是"织毛衣"。医生会:

取患者耳屏处少量软骨膜或颞肌筋膜作为"补片"

将补片精准嵌入鼓膜残边的内外层之间

利用鼓膜自身生长力"夹紧"移植材料

这种"三明治"结构使修补后的鼓膜更接近原生状态,术后愈合率可达90%以上。研究显示,采用夹层法患者的鼓膜存活率比外贴法提高22%,听力改善效果更显著。

四、手术过程揭秘:45分钟的"耳道漫游"

术前:全身麻醉,患者无痛感

第一步:耳内镜经外耳道抵达鼓膜,确认穿孔情况

第二步:制备0.5×0.5cm的修复材料

第三步:在持续盐水灌注下,用微型器械进行精细贴合

第四步:用明胶海绵固定,术后自行吸收

术后需注意:

保持耳道干燥2周(洗澡时可戴耳塞)

避免擤鼻涕、打喷嚏等增加耳压的动作

1个月内避免游泳、乘飞机

五、技术问答站

Q: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手术吗?

A:约85%的单纯鼓膜穿孔患者适用,但若合并严重中耳炎或胆脂瘤,可能需要联合其他术式。

Q:术后听力能完全恢复吗?

A:多数患者2-3个月内听力明显改善,最终恢复程度取决于穿孔大小及中耳状况。

Q:修补材料会被排斥吗?

A:选用自体组织,排斥概率极低,且软骨膜会逐渐被新生鼓膜替代。

六、我们的荣誉

2025年4月18至20日,第三届中国耳内镜外科大会在天津举行。会议涵盖了耳内镜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技术创新和临床经验分享,与会专家和学者将分享耳内镜手术视频,展示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国药东风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生罗薇在第三届中国耳内镜外科大会中荣获优秀奖。

据悉,本次大会全国众多耳鼻咽喉科专家、学者前来参赛,其中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罗薇医生带来的以“耳内镜持续灌流模式下夹层法鼓膜修补术”为主题的视频分享得到大家一致好评!此次获奖不仅是对罗薇主治医生专业能力的认可,也展现了国药东风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临床诊疗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今后,科室将继续深耕耳内镜外科技术、精进服务,以更高水平的医疗成果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