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饭后头晕、心慌,需警惕餐后低血压
有些老年人一吃完饭就头晕、乏力、心慌,量血压还特别低,就迷惑了:“明明患有高血压,怎么吃完饭血压还低了,这怎么办?是不是不用吃抗高血压药了?”
餐后低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的情况,发生率达36%~70%。一日三餐中,早餐后出现餐后低血压的概率较多,多发生于餐后1~2小时。餐前血压越高的患者,餐后发生低血压的风险越大,血压的下降幅度也越大。
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
1.做好血压监测,预防为主,及时就医,适当调整药物。
2.少食多餐,餐前饮水,减少糖类摄入。
3 .避免或减少吃饭时饮酒。
4.餐后适当休息,避免立即过量运动。
5.避免餐前服用抗 高血压药。
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每10个人中就有6个患高血压。老年人常存在动脉硬化 、血管弹性差等问题,故患高血压时有五大特点。
1.收缩压高(≥140mmHg)而舒张压不高(<90mmHg)、脉压增大。老年人收缩压越高、脉压越大,发生脑卒中和 冠心病 的风险越大。
2.血压波动大。老年人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发生应激反应,使诊室测量的血压远高于家庭自测的血压,且容易发生“清晨高血压”“夜间 低血压 ”或“夜间高血压”,影响治疗效果,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大。
3.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
4.并发症多且严重。多种疾病并存,如高血压、 糖尿病 、 高脂血症 ,以及心脏疾病(冠心病、 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 等);用药种类和数量多,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5.假性高血压。假性高血压是指用普通袖带测压法测量的血压高于经动脉穿刺直接测量的血压,多见于老年人及尿毒症、糖尿病、严重动脉硬化患者。当高血压患者出现抗高血压药治疗无效及虽存在长期高血压或严重高血压但却无靶器官损害时,要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
上一篇: 老年人贫血健康小知识
下一篇: 老年人打鼾是睡得香?